近年来,市科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破解科技资源碎片化、孤岛化等问题,着力构建共享平台与政策体系,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为推动天津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条件支撑。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借鉴北京先进经验,加强激励奖励体制建设,搭建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宣传服务引导,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我市大型科研仪器有效开放共享。
一、我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搭建功能完备的天津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目前已聚集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天河超算(天津)中心等签约机构83家;设备原值50万元以上达829台套,设备原值总额15亿元;设备年总开机时达到54万小时,比开放共享前增长了68.7%,平均开机率从原来30%增长到50%以上。
二是探索利用电商平台增强仪器共享的市场化运营能力。依托科服网“科淘”科技服务电商平台,采用“O2O”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聚集大型仪器和特色仪器设备,面向不同专业领域提供全面服务。目前,有80家仪器单位在“科淘”平台“开店”,利用880台套科研仪器提供对外服务,点击率达到3万余次,服务于领域达15个领域,有力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促进共享设备实现增值服务。通过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科技型企业可以便利使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高端专业化的大型成套科研仪器,解决了企业缺乏高水平仪器设备操作人才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提升了企业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效率,形成了共享设备增值服务新模式。
四是持续增强政策引导作用。探索形成“平台支撑+财政补贴+认定管理”工作模式,将共享服务纳入各级“创新券”支持范围,实现由以往供给侧单向补贴到供需双向补贴的转变。2017年,发放大型科学仪器补贴985万元,拉动科技服务总量达2亿元。同时,加快研究完善《天津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及奖励实施细则》,调动机组及管理人员积极性。
五是积极探索共享服务机制新模式。为促进财政资金购置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管理单位,成立两个全资子公司,对大型仪器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创新的机制使大型仪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开放共享逐步由政府推动向机构主动创新服务转变。
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目前我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成效较为显著,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现行支持政策仍需完善,缺乏对服务机构对外服务标准化、流程化的指导,服务机构对外服务规范性有待提升;二是对机组和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的激励奖励机制仍然有限,共享服务平台还未能充分发挥最大化效能,未能充分调动机构开展共享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全市统一的协同联动机制尚待建立,京津冀三地间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互通共享仍需探索加强。
在此基础上,市科委积极调研北京经验做法。北京市科技创新资源富集,开放共享起步较早。早在90年代末便建设了以中关村科技园为核心,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支持的实体化的“北京科技条件市场”,2009年建成了基于互联网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实现了共享平台的迭代升级,具备覆盖大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的一站式服务能力,成为支撑全市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北京积极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积极性,2016年颁布实施面向基层操作人员的绩效奖励政策,允许在补助资金中列支比例不高于70%的绩效奖励,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北京市已形成了以构建网络为手段、市场化运作为原则、解决问题为导向、顶层构架为支撑的政策措施体系,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下一阶段,市科委将从我市科技发展总体布局出发,以共享为核心,服务企业为根本,制度建设为保障,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推进天津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机制、条件、模式建设,改善我市科技企业创新环境,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为我市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条件资源支撑。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研究实施管理单位开放共享考核奖励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各项要求,尽快出台《天津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及奖励实施细则》,建立量化为主的科学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按照“以评促建”工作思路,加快提升大型科学仪器的综合使用水平和深度服务能力,推动管理单位对外服务规范有序开展。同时,针对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及其一线机组和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对开放共享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财政资金奖励,且明确奖励资金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奖励一线机组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奖励资金的引导作用。2018年全面启动我市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单位的评价工作。
二是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共享平台软硬件建设和管理,将在共享平台完成注册作为服务机构认定必备条件,简化在线对接和服务认定流程,完善后台数据审核、统计功能;建立大型仪器现场审核机制,对机组服务效果开展抽查,审核结果纳入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服务机构认定退出机制。完善现有网络结构,使网上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研究推动建设专业服务平台,以大型科学仪器为骨干,推动吸引其他配套仪器搭建为不同专业领域提供全面服务的公共平台,从提供数据向提供整体解决和评价方案转化。
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组织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探索建立市区联动的协调发展工作机制,各资源主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提升科技资源初次配置到共享各阶段效率。加强与北京、河北等地主管部门沟通交流,积极吸引京冀科技资源进驻我市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鼓励我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服务外地企业,加快三地创新要素的优化合理配置,实现京津冀创新资源的协同发展。
四是加强相关政策和服务平台的宣传与推介。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面向区县主管部门、广大服务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及机组专业技术人员等开展政策宣讲与专题培训;加强天津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宣传推介,编制实用读本等专题性宣传手册,引导和鼓励各类创新型企业和服务机构,利用网络平台获取和提供大型科学仪器相关服务。